百癣夏塔热片治白癜风效果行不行 https://m.39.net/pf/a_5231259.html1.初次就诊和诊断
年1月1日,一位年轻女士陪同她的母亲在诊室外等待了许久,终于轮到了她们看病。这位母亲,年近六旬,自述已患银屑病长达三十五年,尽管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,但病情始终未见好转,近五个月来更是日益加重,让她失去了治疗的信心。在听闻某处医术高超后,她的女儿决定带她前来寻求帮助。
经过详细的问诊和检查,我发现患者的全身皮损约占70%,皮肤呈现松树皮样改变,肥厚粗糙且干燥裂口,颜色暗灰白,遍布抓痕和血痂。皮损主要分布在胸腹背、颈部、上下肢。同时,患者还伴有口干苦、喜饮、大便长期干结等症状。舌苔白厚腻干,舌下脉络瘀滞,右脉沉弱、左脉沉滑弱。
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,该如何辨证处方呢?我决定尝试结合经方与腹诊的方法来治疗。
患者为60岁女性,患病5年,皮损广泛且伴有多种症状,诊断为三阳合病夹瘀热。
.治疗方案与反应
经过分析,我认为患者的病情总属于三阳合病夹瘀热。其中,大柴胡汤适用于口干苦、大便结等少阳阳明合病的症状;桃核承气汤则适用于左少腹的痞硬痛和舌下脉络瘀滞的瘀血症状;而薏苡附子败酱散则适合肌肤覆满鳞屑的证候。因此,我决定采用这三个经方来进行治疗。
三种腹象,对应三个方证,我合而用之,给予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与薏苡附子败酱散。针对口干症状,我加入了石膏。
处方如下:柴胡15克,黄芩10克,白芍15克,枳实10克,大黄0克,半夏10克,桂枝10克,桃仁10克,炙甘草10克,芒硝10克,制附子6克,薏苡仁0克,败酱草15克,石膏0克。共七剂,水煎服,每日两次。
采用经方大柴胡汤、桃核承气汤与薏苡附子败酱散,药物引发轻微不适后再出现明显好转。
.病情变化与调整
年1月8日二诊时,患者反馈:“服一剂后,大便变稀,同时皮肤出现针扎般的痒疼,我有些担忧,于是给您打电话。您说这是好现象,让我继续服药。再服后,那种针扎样的疼痛消失了,反而感觉挺舒服的,皮肤也开始有所好转。”
听到患者的反馈,我深感欣慰。因为这样的反应,正是方药对证、药到病位的明证。这种反应通常被称为瞑眩反应,它预示着病情即将出现明显好转。正如黎明前的黑暗、彩虹前的风雨,这种反应过后,往往就是病情的显著改善。
持续治疗中,症状逐步减轻,方案根据病情变化进行调整。
4.治疗成效与随访
果不其然,继续服药后,患者的不适感逐渐消失,皮肤开始明显好转。再次腹诊时,腹象与之前相同,于是我守方再进十四剂。
年月14日三诊时,患者皮癣明显变薄,舌苔也较之前变薄,大便稀但精神状况良好。腹证未见明显变化,因此我继续守方十四剂。
到了年月8日四诊时,患者皮损进一步减轻,尤其是腹部和手臂的皮损。腹证依然如前,于是我再次守方二十八剂。
年月8日五诊时,患者皮损较上次更加变薄缩小。自述早晨扫床时皮屑明显减少。腹证持续稳定,因此我在原方基础上加入黄芪、皂角刺、金银花、桔梗和白芷等药材,以增强托毒生肌、去腐陈新的效果,从而促进肌肤的愈合。
年5月14日六诊时,病人已连续服用四十二剂药物,皮损进一步减轻,生活质量显著提升。然而,近日出现心慌和夜寐不安的症状,因此在原方基础上加入龙骨和牡蛎各15克,以镇心安神,再服十四剂。
到了年5月0日七诊,病人胸腹、手足以及颈部的皮损已基本消失,仅留下色素沉着。上肢和后背的大面积皮损也明显消退。心慌和夜寐不安的症状已得到缓解,因此去除龙骨和牡蛎,继续服用原方十四剂。
经过11个月随访,病情持续好转,药物方案调整后取得理想疗效,最终实现不治而愈。
1.辨证解惑1.1.银屑病概述及类案
严格来说,牛皮癣与银屑病并非同一病症。在日常认知中,人们往往将“牛皮癣”与银屑病混为一谈,然而,“牛皮癣”在西医上对应的是“神经性皮炎”,而银屑病在中医里被称为“白疟”,被大众习惯性地称为“牛皮癣”。银屑病具有三个显著特征,即薄膜现象、点状出血和银白色鳞屑。
虽然牛皮癣与银屑病在称谓上有所不同,但从中医的辨证角度来看,两者的治疗并无显著差异,因为它们的症状表现极为相似。因此,在本案例中,尽管应属于银屑病范畴,但我们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