泛发性神经性皮炎

首页 » 常识 » 预防 » 这七种坏习惯会带来湿气冬季祛湿,记住这
TUhjnbcbe - 2020/9/28 12:38:00

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养生等保健问题的重视,湿气这个词汇大家已经不再陌生。很多人去看中医,都会被告知“湿重”,湿是从何而来的?有哪些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气的简单方法呢?

长夏是一年中外界湿气最重的时候,而进入秋冬季节,天气逐渐转凉(外界环境阴盛阳虚),运动量减少(身体排出湿气减少),饮食口味加重(脾胃化湿负荷增加),这些因素导致湿邪内郁体内更易积聚湿气,湿气的症状也开始显现。比如早上睡不醒、喜欢赖床、体重增加等。

庆幸的是秋冬季节外界环境的湿气会相对降低,因此,利用好秋冬季节,可以将一年来体内积聚的湿气一扫而光。

7个坏习惯招湿气

中医认为,湿气是“万恶之邪”。这是因为,它从来不是某个季节、某种人的“专利”。不少人认为阴冷潮湿的地方或者夏天闷热的桑拿天才有湿气,其实不然,干燥的秋冬季湿气同样容易“发威”。

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

此外,湿邪从来不孤*奋战,总是与别的邪气“狼狈为奸”:湿气遇寒成寒湿,遇热为湿热,遇风则化为风湿。湿邪入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:

一是脾胃功能不好,吃什么都不香,大便黏腻,胖而无力,叫做「内湿」;

另一种主要表现在皮肤症状,如痤疮、神经性皮炎等,称为「外湿」。

不正确的生活习惯也会让湿气乘虚而入,危害健康。因此,建议大家一定要杜绝以下坏习惯。

喝酒

这是加重“湿*”的关键因素,从中医上来讲,酒助湿邪,因此酒精尽量要少碰,更不能酗酒。

运动少

越是不爱运动,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,久而久之,身体还可能出现疾病。适当运动,如跑步、健走、游泳等,可促进身体器官协调运作,加速“排湿”。

穿得少

“只要风度,不要温度”的做法,很容易让湿邪侵入身体,特别是在秋冬季。全身都要注意保暖、洗头后要及时吹干等。

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

睡不够

从中医角度来说,睡不够就是脾虚的症状,睡好觉也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。建议每天晚上11点前就睡觉。

口味重

肠胃功能好坏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,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、均衡饮食。油腻、过咸、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,容易造成肠胃闷胀、发炎。

爱吃凉

中医认为,生冷食物或凉性蔬果,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,给外邪创造入侵机会。因此不易过量食用,烹调时最好加入葱、姜来减弱蔬菜的寒凉性质。

不通风

一些生活细节也会导致周围环境和身体里的湿气加重,比如喜欢坐在地板上玩耍、长时间呆在密闭的房间里等。平时要适当开窗透气。

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

体内湿气重怎么祛除

多运动

排除体内的湿气最好的方式就是运动,运动的排汗不仅有效地把多余的湿气排出来,并且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,促进新陈代谢。

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

汗蒸

汗蒸有湿蒸干蒸之分,它能够促进身体的*素排出,是一种“坐着就能够排*”的活动,更适合一些“不大愿动”的朋友,而且也能够把体内的湿气有效排出。

艾灸

中医认为,艾灸具有开郁、祛湿、补阳气的作用,可以快速运化湿气。如果你湿气较重,可以用艾灸灸以下穴位:

1、脾俞穴

2、中脘穴

3、阴陵泉穴

4、足三里穴

部分图文来源网络,侵删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
1
查看完整版本: 这七种坏习惯会带来湿气冬季祛湿,记住这